人民的名義全集遭遇泄密
文章出自:西安同成網絡 ??
更新日期: 2022-04-12 ??
盜版市場利益鏈上位于源頭下端的寄生者,很多人并不覺得自己是在參與一場“搶劫”。他們多半會覺得“竊書不算偷”,反倒可能竊竊自喜,把傳播資源視為“以人民的名義”,給普羅大眾帶來福祉。
反腐大劇《人民的名義》一經播出,便引發(fā)全民觀劇熱潮。但據新京報報道,近日網上陸續(xù)出現熱播劇《人民的名義》55集全集視頻,這些顯示為“送審樣片”的視頻,包括了《人民的名義》大結局在內尚未播出的內容。對此湖南衛(wèi)視等該片制作方發(fā)表聲明稱已經報案。
劇集泄露后,出品方之一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主任李學政表示,這是“光天化日之下的搶劫”,此話不假。劇集被泄露,利益損失最嚴重的就是那些花大價錢購買劇集的播出平臺。
在此事件中,除了民事侵權,泄露者、網絡平臺和銷售者,還可能涉嫌侵犯著作權罪和銷售侵權復制品罪。希望公安部門能夠嚴厲打擊這種行為,讓相關責任人受到應有的處罰。
對于《人民的名義》這樣的良心劇,不少網友表態(tài)支持正版,流露出來的對知識產權的尊重值得肯定。
當然也要看到,從《羋月傳》到《歡樂頌》到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》,再到《人民的名義》,熱播劇集屢遭泄露,源頭難掐死,其背后是因為盜版市場的利益體量足夠大。短短幾天里,《人民的名義》在微博、貼吧等社交網站,各種售賣廣告遍地都是。在電商網站上,輸入“人民的名義”,排第三的關鍵詞自動匹配結果,就是“全集”。網上兜售的資源,價格也就幾塊錢,要找免費的片源也不難。
利益鏈上位于源頭下端的寄生者,很多人并不覺得自己是在參與一場“搶劫”。他們多半會覺得“竊書不算偷”,反倒可能竊竊自喜,把傳播資源視為“以人民的名義”,給普羅大眾帶來福祉。
這就是當下知識產權的困境。我們所面臨的,不僅僅是執(zhí)法上沒有能夠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,一些民眾也沒能真正做到尊重知識產權。
永遠不要低估了拿來主義在互聯網上的深厚基礎。知識產權觀念,在中國興起也就這短短幾年的事情。從MP3免費下載,到在線付費音樂的崛起,不到十年的光景。對于互聯網,不少人還是將其與免費畫等號,認為資源免費共享是理所當然的事情。所以,各大視頻平臺付費觀影機制的推出,將沒有版權的劇集清理下架,并沒有堵死盜版,反而養(yǎng)活了一批種子站。
不過,也不用太悲哀,知識產權建立在產權制度的基礎上,而產權又是市場經濟的核心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(fā)展,會有更多的人意識到,尊重版權,其紅利會惠及自身,而放任侵權所形成的互害型社會結構,遲早傷及自身。
對于侵犯知識產權行為,相關部門要進行嚴厲打擊,讓法律真正成為知識產權的護城河,而不能是紙糊的窗戶,一捅就破。在法律高壓之下,侵權責任人都被嚴厲處理,才可能在社會上形成尊重知識產權的氛圍。
另外,民眾自身對知識產權的尊重也很重要。這次《人民的名義》泄露后,在后半段略顯拉雜和拖沓的劇情面前,筆者也曾有過一睹為快的沖動。但在點開資源的那一瞬間,出于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,筆者還是選擇了關閉。你呢?
- 上一篇: 蒙牛集團被某微信公眾號抹黑PREV CASE
- 下一篇: 28國領導人將出席“一帶一路”論壇NEXT CASE